人物專訪
-
點擊數: 4139
本會10/25於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舉辦「2017會展協會秋季論壇」,多位專家及業者皆受邀來參與此論壇盛事。其中,此次有關精準行銷的與談,由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葉泰民理事長所主持,與談人包括商業發展研究院-朱浩副所長、聖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聖鈞營運總監、潮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承立副總以及勝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菲營運長,針對"如何應用數位科技來服務會展文化觀光客群"為題進行探討,內容甚具參考價值,爰本會摘述如下,與大家分享。
【葉泰民】
今日邀請到四位與談人來分享一下會展科技發展,第一位我們請到朱浩副所長,請朱副所長根據個人的經驗先做分享。
【朱浩】
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跟各位業界先進來互相做交流。商研院不僅是商業研究單位,也是國家經濟部底下的智庫,我們會搜尋相關很多的研究。近幾年我們觀察在科技化使用變化的情況,最大的現象是將科技運用在很許多不同的服務業領域,尤其針對行銷領域,科技化的運用上影響十分劇烈。
最近有則新聞述說利用社群媒體進行近五個小時的直播,賺取了相當於一棟房子的財產。其實這是許多流量造成行銷行為的改變。深究這些巨大的改變後,我們發現到因為行動商務、行動科技的普及,造成消費者及客戶端獲得資訊的來源不再是傳統媒體。現今大眾越來越少依靠著傳統媒體(例如電視、雜誌、廣播紙本等)來獲取資訊。社會大眾可能認為靠著手機來獲取資訊可能比利用傳統媒體來的有效率許多。假設主要獲得資訊的管道是網路媒體時,廣告要如何投放?我們可以發現,在數位時代裡,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則相當驚人。
若是在策展或會議的主題設計,是否能先透過媒體獲得資料,再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需要,或是客戶有興趣的主題;再透過數位媒體的聯絡方式,讓更多消費者了解會展相關的服務或者是內容,再將顧客引進到展場並提供不同的服務。其實這是近年來為人所熱議,相信與各位業界朋友合作,一定能夠蒐集並掌握這樣的資訊,甚至利用這些資料讓相關業務或是型態能夠更好。
【葉泰民】
接下來歡迎聖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聖鈞營運總監來做分享。
【林聖鈞】
我們提供的服務是幫助業者招攬客人到展場來或是推廣自己的品牌。聖洋科技在台灣是專門做數位媒體的經銷代理商,目前已經代理了臉書、Instagram、 google、 Spotify、 line。根據從2011年累積到現在的案例中,一項發現是台灣消費者的消費型態已經完全改變了。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台灣的消費者在醒著的時間裡將近有1/4都在使用臉書。這表示臉書是非常強大的社群媒體,同時也意味台灣人的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各種資料已經被這個社群媒體完整地蒐集。希望和各位能夠合作,並利用各種不同的社群平台所擁有的優勢,讓各位的服務在國內外皆能順利進行。
【葉泰民】
接下來歡迎潮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承立副總來分享。
【徐承立】
我們是靠著臉書廣告與行銷起家的,當然我們也有特殊產業的經驗,例如選舉,其實也接手許多政府廣告行銷的部分。此外我們也將觸角觸及到大陸市場,靠著社群媒體,協助陸資企業行銷到海外,同時亦替台資企業行銷到中國市場。所以也可說是網路的跨境貿易。我們著名的案例是幫助中國最大的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打入全球市場。有許多東南亞或、中南美洲或中東國家都會到廣州大量採購一些日用商品、電子產品、或是家具。每年參展數以千計。但同時他們也有同業競爭的問題,所以也會面臨到會員、買主、廠商皆流失的情形。解決方案就是加強在網路宣傳。靠著社群媒體建立國際形象或是網路名片,其實就代表著我們在國外的身分,也代表我們的國力,我認為這是能夠在會展產業加強的項目。
【葉泰民】
謝謝副總,最後我們歡迎勝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菲 營運長。
【陳菲】
我們主要提供雲端技術,包含雲端演算以及專利技術,但另外需要兩個元素要發生,包含場域(包含它可能是一個店家、餐廳、會展)及人,其實也可以說是大家手上正拿著的手機。我們可以用手機人來形容這個元素,我相信就算我們拿著的手機型號是一樣的,但是手機內部所下載的軟體app、出入的軌跡肯定是不同的,根據模擬手機背後的人有甚麼特質的,並以此加以分析。我們要強調的是即刻的概念,在這麼多人在這個場域裡,依據不同的業者需求來找尋最精準的客戶正是我們的使命。簡而言之,我們提供的主要的服務是O2O2O(on-air to online to offline),靠著雲端技術來協助業主在場域裡面找到最準確的客戶。
【圓桌會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柯樹人 執行長】
請教台上諸位與談人,會議的發展已經越發數位化,倘若虛擬的人需求提升,極有可能會降低交通成本,親臨現場的人數也可能因而減少,那我們會展業者又如何製造營收?或是科技如何幫助我們創造另一種商業模式?
【林聖鈞】
首先要找到瞄準的目標客群,如果說是非常專業的特定族群,linkedIn是一個好的選擇,這個平台提供了同族群的人進行互動交流。舉例來說,臉書開產品例會我們無法親自參加,但他會發給一個連結給facebook的經銷商或代理商,待開會時間一到,點選連結即可參與會議,靠著視訊會議,這項問題即可解決。此外,我認為是有機會的靠著科技增加收入,倘若活動的質量非常高時,即便利用視訊收費我想也會有人願意付費參與。
【徐承立】
我認為在服務會展類時需要需要考量的是性質。例如我們剛舉辦完的WCIT所提供的廣告是以曝光為主;但如果是廣交會,所著重的則是針對會員與廠商所能提供的附加服務加以研究。所以我認為應該要考量到會議的本質或是訴求,來決定要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舉例來說,在與展商討論時我們會先了解地區語言別,根據語言的差別所使用的媒體會有所不同,廣告投放也會有所不同。
【陳菲】
技術服務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做客製化及轉型。會展通常會有很特定的客群,靠著數據分析,我們可以滿足業者的需求,並找到這些特定的人。媒體的任務就是靠著龐大的數據加以分析及應用,來找到符合業主需求的客源。
【朱浩】
以技術層面而言,虛擬會議一定可以增加營收,但更重要的是創造參與會議的價值。透過技術的結合,讓活動的價值提升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其實會展也是一種體驗經濟,最好的方式是提供參與者有良好的體驗,假設他無法親臨現場,也希望能夠透過網路創造出在不同場域卻有著相同的體驗。
【博思達國際有限公司-紀思源 執行長】
可否請教舉辦展覽時,傳統蒐集資料的方式會不會比運用科技所蒐集資料來的更快?因為展覽為時天數短不是長期經營,預算方面也會有限制,而且客戶十分鎖定,那我們到底要如何運用科技來找到精準的客群?
【陳菲】
主要會先了解業主的需求,我們可以在廣告的前中後期根據資料來做不同決策與判斷。傳統媒體和數位媒體的不同,在於前者無法精準計算出真的看到這些資訊的準確數字,但數位媒體可以計算出點擊率、分享、轉換的次數。假使在展覽中裝設硬體設備,以便了解人流在特定的單位停駐的時間等等的資料,根據停留時間長短來判斷,並決定要對他投放的廣告,我想這就是我們能提供的服務及流程。
【徐承立】
可以先依據展會長期累積的資料來做分析,這些資料分析後的結果都可以在網路上被應用,並對消費者輪廓的洞察加以了解。另外也可以跟分眾媒體合作,或是適合的網路紅人以非代言的方式合作。因為廣告是和人溝通的藝術,如果讓這些網路紅人成為展會的一部分,我想也能增加人潮。
【林聖鈞】
盡力的蒐集到消費者資料,再利用這些第一手資料來做不同的運用是個不錯的方法。這些第一手資料如果利用到社群媒體作分析,將能夠幫助業者增進新客源。靠著這個方法將能夠形成一種正循環的成長。
【朱浩】
產業需要靠著觀察消費市場來做發展。在消費者進入場域前就洞悉他們的需求,投放管道就會有不同的途徑,我想精準的瞭解到他們的需求,就能夠促進成交量。數位媒體其實是提供了我們一種在後續持續運用時的一個管道,並提升消費者體驗的品質。如果我們妥善的運用這些科技,一定能創造出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