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觀光的商機與挑戰
-
點擊數: 4061
本會9/13在台北萬豪酒店舉辦一場「2016會展協會夏季論壇」,此次邀請到五位主講人,第一個Session係由葉泰民理事長主持,與談人包括莊豐如(六福旅遊集團 營運執行長)、劉恒昌(台北萬豪酒店 常務董事)、陳炯福(華泰大飯店集團 副董事長|執行長),針對「飯店業的創新和挑戰」進行探討,與談內容甚具參考價值,爰本會重點摘述,與大家分享。
【葉泰民】
昨天(9月12日)觀光業上街遊行,能否請莊執行長分享,以集團經營的角度跟方向,您覺得目前台灣觀光業面臨到怎麼樣的挑戰?
【莊豐如】
我是從觀光旅館的來去思考這件事情,目前我們面臨到一個困境應該是商務客人的問題。這十年來,以往大概會有兩到三個會展活動,至少在不同的時間點,讓觀光旅館它可以是爆滿的現象,但到今年為止,不再有此現象,全台灣的旅遊人數從十年前的三百多萬,到去年的一千多萬將近三倍的成長,不過以商務旅客來說,其實這十年來是減少百分之二十。如果我們是以觀光旅館的切入點來思考,現今的社會來講還是以純觀光旅遊的版圖比較大,但如果是以商務客的角度來看,比較沒有看到明確針對商務觀光發展的方向,可以試圖去重新建制吸引商務客人的條件。
【葉泰民】
Lulu 所說的商務客是針對會議、獎旅及展覽,目前有很多公司總部被移到上海、新加坡等不同的地方,相對他們的商務旅遊就會減少,因此商務客就減少及來台洽公的機會一樣的減少。
【莊豐如】
如果以六月的電腦展Computex 來說,這幾年上海有一個新的CES Asia展覽,兩個展的時間距離不到一個禮拜,我們預測明年的Computex 進觀光旅館的住宿率會大幅減少,這也就是我們在說,商務旅客這部分已經不是我們所說的創意或是說旅館的建設,而是政府有沒有看到,我們在不同的產業應該要有不同國際等級的會議,能夠凝聚讓相關的業者固定來到台灣,目前看起來這條件是比較薄弱的。
【葉泰民】
萬豪酒店是以一個會展飯店自詡的,同時擁有台灣最大的宴會廳,也會有很多展覽空間,您可以來談談台灣的觀光發展,您看到些什麼?最大的挑戰會是什麼?
【劉恒昌】
以我們觀察的角度來說,上一次的挑戰是2008年金融風暴,那時候在經營民生東路的台北西華飯店,因金融海嘯,讓我們的客人大概有六成都不見了,這些人經過海嘯過後以後慢慢的轉往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因此在台灣少了很多商務客人。從2008到2016經過了八年,今年上半年已超過五百萬人次觀光客來台,但是商務人士加會議的目的來訪台人士,加起來大約八十多萬左右,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比率。若希望為台灣安排會議的場所跟飯店時,要去思考怎麼樣可以吸引外國人士來台灣開會,我想如果沒有好的政策或原因讓海外的商務人士來台灣,在觀光產業目前我們面臨到的挑戰,是本來該出現在台灣的商務人士愈來愈少,怎麼樣找到新的客源來台灣進行商務旅遊,我相信這是新的挑戰,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集思廣益。
【葉泰民】
謝謝,Mark 的分享,這幾年看到華泰集團的變化,除了華泰王子飯店以外,同時也我們看到華泰多角化的經營,請John分享,您怎麼看台灣整個觀光業的發展及您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陳炯福】
如同Mark所說,近幾年來飯店業在開會的時候,經常提到為什麼商務客人越來越少,這個原因有非常多,是全球經濟的問題也是台灣經濟的問題,我想這個不是一個台灣單一產業能夠解決的,是整個國家要去思考如何改變這狀況。在這幾年,在開放不同的人來台灣觀光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怎麼去提供一些非常好的理由來台及增加留在台灣的時間,可能跟文化、設計與商務有關,這是大家需要集思廣益的地方,商務客的比例愈來愈低,而讓旅客多留一天的魅力,絕對不是單純一個飯店的吸引力,是要跟當地的休閒旅遊與文化做結合,這幾年觀光產業看似蓬勃發展,但卻忽略掉了如何深耕旅遊業與觀光業背後的真正價值,怎麼樣可以讓這些價值發揮出來。
【葉泰民】
謝謝John的分享,最近政府都在講新南向政策及對東南亞區塊的觀光,您的看法會是什麼?是目前大家都在做所謂的餐廳星級認證就可以,還是說我們應該在旅館業界做更多不同的事情,才能夠真的吸引到東南亞國家,我可以看的出來政策推行,尤其是觀光業成效都需要兩三年以上才看的出來,業界與民眾是否有那麼多的耐心?
【劉恒昌】
我想最近從五月份開始就一直聽到新南向政策,對我來講以觀光產業為主,應該是反過來講,怎麼樣讓這些國家往回跑,我想第一步是去思考我們涉及到的旅客他們在乎的是什麼。過去這幾年分享的這些夜市,而這些東南亞的國家都比台北的夜市豐富更多,相對而言台灣的夜市就不會相當的吸引力,不管是南向或是北向首先要先投其所好,要先去想大家來台灣是為甚麼而來,以商務觀光來說當然開會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開會以外,還有什麼樣的原因可以讓大家選擇來台灣,怎麼樣讓大家來台灣辦理會展相關活動,我想這是很大的挑戰。
【陳炯福】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像當年中國觀光客開放的時候,某某餐廳和飯店辦旅遊活動,甚至某些地方會開方言課,對於觀光產業來說什麼樣的客源都是好客源,怎麼去好好包裝自己的價值,如何創造台灣文化價值來吸引客人,就像是您剛才提的某種餐廳做認證,但我覺得再怎麼做都不會比他的家鄉來的好吃,所有業者都必須努力去思考,我們為甚麼會把台灣的觀光景點操作成現在這個狀況,不是說不好,但它並沒有特色,因為從北到南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如果今天可以開創一些新的客源來台灣,我們要讓他怎麼能感受的到,真的到另一個城市來觀光,每一個城市或街都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個性,並讓旅客能夠想要再次來臺並到不同的城市去,這是一個大家必須要有的方向去規劃城市特色及如何去創造回流與附加價值。
【莊豐如】
新南向政策比較像是去取代陸客不足的問題,這是「量」的問題,我們比較想要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政府也很快宣佈visa快速通關的機制,不過其實這應該也是基本條件,如果長期要南向的話,譬如像是穆斯林的客層,像是穆斯林的餐及增加旅館要有一些設施,目前好像也沒有可以跟隨的方向,並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些什麼,長期發展南向的話還有很多議題需要討論。回到「質」的問題,就要探討什麼是優質旅遊,目前我們並沒有跨單位整合的條件,有很多都還是單一的在運作,如果都是純觀光,還是商務觀光,又要導入到優質旅遊,確實有很多部分都是要一起來運作的,這一點是我們必須在此呼籲與整合推動,怎麼樣運作並達到目標,不是喊一個口號而就能發揮作用。
【葉泰民】
不管南不南向,還是陸客,都是目前很重要的市場,南向就是多開發不同的市場來源,政府在做法上也有很多的侷限,我想業者會比政府更了解,從觀光旅館業界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能夠把整個城市帶動起來?
【陳炯福】
我們要用怎麼樣的創新去面臨怎麼樣的挑戰,如果面對的挑戰是不同國際飯店的品牌來台插旗,那麼如何以一個本土品牌的角度生存下去,除了在自己的團隊腦力激盪發展出不同的產品,以保住自己現有的客人以及發展出多元化客源。不論是南向政策或是中國觀光客開發客源,利用現有的資源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這也是華泰集團發展出不同的品牌,來吸引不同的客源來到台灣的原因。
【莊豐如】
創新就是要突破走出一條路,台灣的業者十分努力試圖去突破與創新,我還是期待政策能夠更清楚,希望有一個制高點,能夠把大方向目標訂更清楚,而「政策」的定義,是在說機制到最後可以有實質上的成效,而不是只是一個口號。 【劉恒昌】:飯店業者希望能夠把服務安排好,但如同Lulu所講,如果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們知道會面臨怎麼樣的客人,飯店業者即可把硬體及軟體做適當的調整,譬如說每年的寒暑假,可以將台灣變成整個東南亞所有的小朋友可以來做不同的體驗,大家可以一起來集思廣益,想出一個節日非來不可的原因,或許整個產業就有一個方向可以來運作。